湖北日報訊 (通訊員朱全)今年我省14件作品獲得中國新聞獎,這背後的經驗是什麼?在11月8日中國記者的節日里,省記協召開七屆三次常務理事(擴大)會,請9位獲獎者介紹他們如何在新聞實踐中抓精品、推佳作。
  《七常委參觀〈復興之路〉出行不封路》的責任編輯、長江日報編委鄭萌介紹瞭如何從會議上抓新聞,傳遞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政治新氣象;武漢廣播電視臺記者趙陽講述了通過報道武漢地鐵投入運營,折射出“敢為人先、追求卓越”的武漢精神;楚天都市報抓住城市街頭常見的車窗拋物這一不文明行為,深入採訪,深度挖掘,形成“美麗中國從我做起”大主題的系列報道《告別車窗拋物》;武漢廣播電視臺王靜認為電視問政節目的成功根本原因,就是不迴避矛盾,不掩蓋真相;荊楚網張劍介紹了《41名華農大學生貴州深山十年不息的支教火把》產生過程,闡釋了新媒體在傳遞正能量中發揮的作用;三峽日報記者李玉林介紹了在深化“走轉改”過程中,採寫《張宗淮報恩家鄉護“命脈”》的艱辛歷程;湖北廣播電視臺李東傑講述了以小見大的作品《“期貨”交易所里賣雞蛋》是如何誕生的;湖北日報林成文闡述了獲獎報紙版面如何給讀者以強烈的視覺震撼;武漢晚報周銳認為,通訊《武漢留守兒童第一校》關註數千萬農村家庭的未來,是對時代主題的回應。
  160餘位來自全省各級宣傳部門和新聞媒體的省記協理事參加了會議。與會者認為,最近3年我省在全國新聞評獎中連續名列前茅,與深入開展“走、轉、改”和“我是建設者”大討論活動有密切聯繫。新聞工作者牢固樹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的角色定位,這是推動新聞媒體產生精品力作的深層原因。
  (原標題:抓精品 推佳作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d41mdpw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